【獨立特派員】不是人造雨

2015/04/01

( 轉錄自 公視 )

20150401a

正月立春雨水節,二月驚蟄及春分。這首歌謠,傳唱的是一年中季節氣候的變化。今年2月19號,是農民曆中的雨水節氣,它不但沒有帶來綿綿的春雨,2月26號,經濟部水利署宣布全台八個縣市,進入第二階段限水,不到一個月,限水措施又拉起了紅色警報。

預計四月開始,進入三階段節水措施。春雨遲遲不來,桃園市及新北市的林口和板新地區,進入第三階段,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。其中最渴的石門水庫截至三月下旬,蓄水量只剩下兩成。

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王國樑表示:「石門水庫庫容只有兩億(立方米),一年要用八到十億的水量,希望豐水期結束之前,水庫是滿的。但是去年九月份颱風鳳凰,沒有帶來足夠的降雨量。」 20150401b

從石門水庫建庫以來,今年水位,是歷年最低。這張CG圖,藍色部分,是石門水庫過去10年來,每年10月到隔年3月的平均降雨量,紅色部分則是今年的數據,降雨明顯偏少。

冬雨偏乾,又遲遲等不到春雨,人工增雨,能不能幫點忙。三月中旬,水利署人工增雨守視團隊,正在進行會議。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林博雄以數值模擬預報結果分析,這次雲雨帶可以為幾個集水區帶來超過6MM的降雨量,雲頂溫度,和雲層厚度,都達到可以施作的標準,因此建議建議石門、寶二、明德、鯉魚潭有機會施作人工增雨,並進入準備階段。

台灣大學大氣資源與災害中心研究員戴志輝說明:「人工增雨的目的,在原來已經會下雨的雲層裡面,多下一點雨。如果只下1毫米,增加不了多少,大費周章做這件事就不划算。」

準備會議之後的第二天(3/11),石門水庫進入人工增雨待命階段。原先預計傍晚進行施作,提前到下午。第一線的施作人員,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工程員黃經洲表示:「春天訊息,天氣變化快,我們機動性隨時待命。」

他手提著暖雲增雨焰劑,和點燃焰劑裝置的控制盒,走向壩頂。當天石門水庫,迎來了難得一見的春雨,整個區域籠罩在雲霧之中。

架設完成之後,等待守視團隊通知施作時間。台灣大學副教授林博雄正在觀看每十分鐘更新的雷達回波圖:「雷達回波是最好的選擇,剩下最後三小時兩小時,決定要不要早一點,或晚一點施作。這樣焰劑燒起來的時候,雲雨系的雨水快接近,搭在一起最理想,提早燒沒用,系統還沒來。」

這一等,又等了將近兩個小時。最後在當天下午3點50分施作。如果施作成功的話,焰劑中的氯化鈣,可以隨著燃燒的熱氣煙霧,一路上升飄進雲層中吸附水氣。 20150401c

林博雄說明暖雲增雨焰劑的原理:「這些層狀雲滴,沒有太多擾動,飄在那裡不掉下來,我們人工增雨的情況是,想辦法讓你有大顆小顆。讓它跟雲滴沾黏碰撞,讓雲滴變大水滴,小水滴變大水滴降下來。」

但是燃燒的焰劑,能不能有效地飄進雲層中,達到人工增雨的目的,這段旅程還有許多困難得克服。台灣大學大氣資災中心研究員戴志輝指出:「地面燒焰劑,要飄到這麼高,四公里的高度,有一定難度。」另外,上升中的焰劑還可能被降落的雨水往下帶到地面,這些都是施作上的難度。

另一項值得探討的問題是,人工增雨究竟能帶來多少雨量?根據美國和以色列對於空中增雨的研究,大約可以增加10%,但是在台灣,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研究。

每一次進行人工增雨之後,民眾總是關切,水庫有沒有進帳,可以支撐多少天?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王國樑,指出三月上旬的一次增雨結果:「石門水庫集水區降雨量只有16.4毫米。換算應該250萬噸的水,陸續從集水區流到水庫。250萬噸,大概可以增加兩天供水時間。」

不過這樣的答案,恐怕是一種迷思。以3月10號接連兩天的降雨和人工增雨作業為例,根據石門水庫資料,水庫雖然有進帳,但是水位和蓄水率還在持續下降中。直到3月23號連續將近一週的降雨,才讓水位略微回升。

如果人工增雨被視為抗旱手段之一的話,那麼等到水庫鬧水荒,乾旱已經來臨,才寄望人工增雨來解渴,時機會不會太晚了一點?林博雄副教授指出問題點:「如果一直乾旱,大環境已經不理想,出現適合做人工增雨的機會,天氣個案就少了。每次做要等一個禮拜,兩個禮拜,三個禮拜慢慢等。」 20150401d

查詢石門水庫資料,從去年10月開始,蓄水量雖然還有七成以上,卻低於歷年平均值,缺水警訊已經出現。接下來幾個月,水位一路下滑,到了今年三月,僅剩兩成。根據水利署資料,從去年11月開始,到今年1月,石門水庫只分別進行了一次人工增雨,今年2月2次,直到3月陸續祭出限水措施之後,才密集地進行。

林博雄早在去年就像水利署提出這樣的建議:「就像儲蓄一樣,應該從11月、12月有機會就做,不管有沒缺水,水庫應該多留點水。」

人工能不能增雨,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,但是等到大旱降臨,恐怕連增雨的機會都沒有。隨著極端氣候越來越顯著,抗旱手段也應該未雨綢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