萊茵河乾旱 德國經濟憂斷腸

2019/08/04

( 轉錄自 聯合新聞網 )

20190804

氣候變遷和熱浪橫掃歐洲,恐導致歐洲重要水道萊茵河再度無法通行,影響德國經濟。

德國之聲報導,2018年的熱浪造成萊茵河有史以來首次停航,導致德國2018年GDP下降0.2個百分點。今年,萊茵河停航恐怕重演。

7月的高溫讓法蘭克福附近的考布( Kaub)隘口水位降至150公分左右,僅一個月前水位一半。噸位較重輪船的行駛已受限,若水位降至50公分以下,所有船運恐再度停止。

萊茵河總長1,233公里,穿越瑞士、德國、荷蘭等國家的工業區,最後在鹿特丹(Rotterdam)港口流入北海,是影響歐洲商業活動的重要河流。

放眼萊茵河就知道德國經濟狀況。商業船隻多、船運滿載,就表示德國經濟狀況不錯。

萊茵河是運送原料及貨物的重要路線,包括鋼鐵、化學物品、肥料。它流經的杜伊斯堡魯爾特(Duisburg-Ruhrort)是全球最大的內陸港口,也是德國魯爾工業區對世界的窗口,德國知名重工業公司蒂森克虜伯(ThyssenKrupp)就坐落於此。蒂森克虜伯一天可從鹿特丹運送約六萬噸煤炭、鐵礦到杜伊斯堡。去年夏天萊茵河長達132天的低水位,讓蒂森克虜伯比往年少製造了20萬噸鋼鐵。

不只大企業,消費者也感受到2018年乾旱帶來的影響。汽油短缺造成價格飆升,德國政府因而動用緊急庫存燃料。

除此之外,萊茵河水位下降導致水量不夠,促成水溫升溫快。河岸化學大廠巴斯夫(BASF)及拜耳(Bayer)需要大量冷水讓廠房保持在適當溫度,水溫升溫對廠房很不利。

巴斯夫表示,正在加強冷卻系統,也安裝備用系統防止生產停滯。蒂森克虜伯則想升級氣象預警機制,並確保儲存足夠的原物料。

政府方面,為了避免去年乾旱狀況重演,德國交通運輸部部長蘇爾( Andreas Scheuer)7月公布應對方針,包括提早警告水位降低,讓企業可以做其他運輸準備;政府也將設法加強對話,提升民眾對於河流上游新水壩建造計畫的接受度。

河流專家表示,萊茵河上游區域去年11月至6月降雨量遠低於正常水準。另外,德國氣象單位預測出現連續第三個乾旱夏季。